首页 > 乡村振兴 > 种植技术 > 蔬菜 正文

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(气传病害1)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21-05-28 


  万民族     高级农艺师      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

  2009-5-20

  一、番茄晚疫病

  晚疫病是我区番茄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。常常给生产造成损失。

  病害特征:晚疫病主要危害叶片、果实,茎秆也受侵染。幼苗染病,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,使茎收缩变细呈黑褐色,致幼苗萎蔫或折倒,潮湿时,病部表面生白色霉状物—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子囊梗;成株期叶片发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的叶尖或叶缘开始,初为暗绿色、水渍状圆形或半圆形病斑,病斑扩大后,中间黑褐色,周围灰绿色或暗绿色;湿度大时,病斑背面病健交界处产生白色霉层,这是病菌的孢子囊及孢子囊梗。茎上染病呈暗褐色病斑,稍凹陷收缩,边缘呈不规则云纹状,高湿时病部也产生白霉状物;果实多发生在青果上,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,后变为褐色至黑褐色,病部凹凸不平、质地坚硬;湿度大时,果实上病部都能长出大量白色霉状物,同时,病果迅速腐烂。

  发病特点:晚疫病是真菌鞭毛菌亚门的疫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害。病菌在染病的马铃薯块茎或其它寄主体内上存活,温室内病菌可周年转展危害。发病先由少数染病植株的茎基部或下部叶片出现症状,这些最先发病的病株叫做“中心病株”或“发病中心”;在适宜的条件下,这些病株不断的产生孢子囊,借助气流和雨水传

  播,引起病害的全面发 生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。品种抗性差,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,昼夜温差大、早晚结露重等都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。

  防治方法:⑴、实行轮作,不与同科蔬菜作物如茄子、辣椒连作,与非茄科蔬菜作物三年以上轮作;⑵、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;⑶、搞好田园卫生,收获时和种植前、彻底清除病残组织;生产期间随时拔除病株、病叶,带出室外妥善处理;⑷、改善栽培管理,如高垄覆膜,测土施肥,合理密植,适时通风,杜绝大水漫灌,防止田间积水等;⑸、药物防治,可用25%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,或72.2%普立克水剂600倍液,或58%甲霜灵·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72%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。也可每667㎡用5%百菌清粉尘剂1公斤喷粉或45%百菌清烟雾剂250克熏烟防治。

  二、番茄白粉病

  症状特征:生育期都能发病,危害叶片、叶柄及茎,果实有时也受害。白粉病的典型症状是叶正、反面都可产生白色、近圆形的粉斑,这些粉斑上的粉状物,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;后期粉斑呈灰白色,病斑上并能产生黄褐色至黑色的小颗粒,这是病菌的有性世代闭囊壳。粉斑扩大连片布满全叶后,叶片变褐枯死。

  发病特点:白粉病菌初次侵染主要由闭囊壳产生的子囊孢子完成;生长季节则是靠分生孢子多次重复侵染传播。病菌主要靠气流、雨水传播。不同品种间有明显的抗性差异。高温、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,一般干旱不影响白粉病的发展。温室条件下白粉病周年危害。品种感病,氮肥施用过多,植株徒长,株间郁闭、通风不良,光照不足,大水漫灌等都有利病害的发生、发展。

  防治方法 ⑴、选用抗病品种;采用无土育苗技术,培育无病壮苗;⑵、提高栽培、管理水平,增强植株抗性    如   采用高垄覆膜、膜下滴灌,适时通风,降低湿度;加强光照;及时补肥和增施磷、钾肥,防止植株早衰;严禁大水漫灌;定期施用硫黄熏蒸器熏蒸,预防白粉病的发生有积极作用;⑶、发病初期,选用:①2%农抗120水剂200倍液;或②10%世高水分散粒剂800-1000 倍液;或③2%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;或④40%福星乳油8000 倍液;或⑤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。每10-15天1次,连续2-3次。

  三、番茄内白粉病

  番茄内白粉病是我区番茄生产中新发现的病害。发现以来,山、川均见其危害,将是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新的因素。

  症状特征:主要为害叶片。初始叶面出现形状不规则的褪绿淡黄色斑,边缘不清晰,随着病情的发展,病斑色泽靓丽,呈橙黄色;叶背病斑处淡绿色、或白绿色,

  有稀疏白色蛛丝状物,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。感病叶片大多提前干枯。

  发病特点:内白粉病是由真菌子囊菌亚门鞭靼内丝白粉菌侵染引发。分生孢子不同于普通白粉病,呈棍棒形或烛焰形。高温、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,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,设施条件下周年都能发病。干旱、日夜温差大、结露时间长、偏施氮肥、密度过大、通风不良等都有利于病情的发展。

  防治方法:⑴、实行轮作。不重茬;不与茄科蔬菜倒茬;⑵、改进栽培技术,提高植株抗性。如采用高垄覆膜,膜下滴灌、暗灌,降低室内湿度;科学施肥;合理密植⑶、搞好田间卫生。清除病残植株,并予妥善处理;⑷、药物防治。发病初期,可用①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②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③10%世高水分散粒剂800-1000倍液,或④40%福星乳油6000-8000倍液喷

  雾防治。每10-15天1次,根据病情,连续2-3次。也可每亩用45%百菌清烟剂250克进行熏烟防治,或用5%百菌清粉尘剂1公斤喷粉防治。

  关于药剂防治作物病害的防治效果问题。

  有反映病害发生后打药不顶用!这种“不顶用”情况事实上是经常发生的。因为药剂防治本身只是综合防治措施的辅助手段,不能包办其他防治措施;同时,药剂防治不能超越时空,本身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,影响药效的正常发挥。

  一般说防治病害效果高低与下列因素有关:

  ①病害种类与选用药剂是否适宜?

  ②药剂剂型和施药方法是否恰当? 保护、内吸? 喷雾、喷粉?

  ③施药时间是否“及时” ?

  ④药量与药次是否符合要求?单位面积用药量?用药次数?

  ⑤用药重点是否明确?不同病害要求不同。如白粉病、晚疫病、疫病

  ⑥环境条件对用药有无影响?同类作物种植面积与病情天气阴晴、湿度大小等等。

  总起来可归纳为 “准、早、少”。

  4/下—6/初